top of page
水泥牆
作家相片rueyuntsai

010| 心理與身體的創傷/我們如何思考「傷」。

延續上一篇「 #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」,希望勾勒出我們內在心理傷勢的模樣與感受。


尤其內在的心理傷勢,並不是沒來由的「痛」,和為何能持續讓你感到情緒低落、喪失能量與自我價值感。


所以在這一篇,我想進一步說明「心理創傷」背後的運作機制。一起思考即使在我們目前的生活中,表面上看似運作正常,過往心裡的創傷卻仍繼續影響我們,導致我們隱隱約約有情感的痛苦和不明原因的生活困擾。


當這些殘留的傷,累積得越來越多後,將會如何使我們更難以處理和整合創傷性的記憶和情感,並使我們心裡的傷被埋沒得更深、更難被好好覺察、照料。


以致當傷勢再次復發時,將使我們更難以抵擋、成為巨大的自我阻礙,進而影響我們的判斷、行為、情緒和人際關係。



當皮膚受傷,我們的身體會啟動一系列複雜的生理過程,以修復受損的組織,並結合結締組織的生成;這歷程,正是「結痂/疤痕」的形成。


我們的「心」與「身體」是相互連結的,「心理」與「生理」運作的方式其實也是一樣的。


“結締組織會亂接,神經會因錯亂,而「失調」。這些,就如我們被「*潛抑」的潛意識一樣。

*「潛抑作用(repression)」是心理學的一種防禦機制。

指的是「我們會無意識地將令我們感到不安全、具有威脅、不被社會接受的各種焦慮或痛苦的思想、感情、記憶,壓抑到無以名之的潛意識中;使這些令我們無法思考與消化的狀態,沒有辦法進入到我們日常的意識層面」。


💡這樣的「潛抑作用」是有功能的。

它可以減少我們的心理壓力、意識的負荷,保護我們免於受到無法處理的情感或思想影響。所以,我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下,像身體一樣自動化啟動我們的心理防禦機制:「主動排除、遮掩令我們感到不適的內容,來維護內在的表面心理平衡」。


同時,也使我們發現「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,心裡的創傷卻仍然影響著我們,導致我們持續感受到情感痛苦和心理困擾」。


我想和你說...

思考到這裡,或許你也已經發現潛抑似乎不是個積極、有效應對「傷」的方式?

那些被潛抑的內容,並未被遺忘或者消失,它們只是暫時性的潛伏,並等待重新浮現。

每一次不同情境下的浮現,都有可能使我們無法抵擋、成為自我的阻礙,而影響我們的判斷、行為、情緒和人際關係。


我知道「心裡的傷」很真實,而且真的很痛💔談起來也總是特別沈重;但這卻往往是喚起能量的核心,及通往修復的直接、有效路徑。


若我們視而不見這些傷,長期下來,傷的惡化可能讓你更痛、更困擾的是...當我們始終沒有勇氣掀開這傷口、沒有機會去思考感受、代謝消化地“重新照顧傷口”。那這些被壓抑到潛意識的念頭、情緒、記憶和衝動,它們都不會消失,只會換不同情況下持續地浮現;且下一次受傷時,可能愈演愈烈,也可能讓你更加害怕受傷的風險。


或是有一天...你可能感覺自己已經沒有力量能再支撐下去🥀


後記|要掀開傷口、看清楚傷疤,我們必須要先能面對/評估傷口;尤其每個人內心的傷勢並不相同。

下一篇,我將接續談「心理與身體的創傷」之「我們如何面對傷」。謝謝你看到這裡,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,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💡

祝 好


/A healing space💡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